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
主 題:對金管會換屆的期待
【經濟日報╱社論】2008.05.2602:30am 新政府上任一周,展現積極企圖心,務求迅速交出可以看得見的施政成績單,回應選民「馬上就會好」的高度期待。然而,新政府在追求短期目EMBA標的速效之餘,絕對必須確立長期發展政策,避免以短支長、因小失大;否則就會像快滿四歲的金進修課程管會,近年來的政策施為在因人而變的目標中游移不定,縱然做了一些事,但也浪費了太多的資源,不只沒能獲得MBA掌聲,國學位內金融服務業產值更是不進反退。即將換屆的金管會,千萬別再重蹈覆轍。 院長的話行政院已宣布,由前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陳樹、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海外分校紀珠,出任金管會的主委及政務副主委,成為金管會第二屆領導班子。以獨立機關自許的金管會委員會採任期制,一任四年;但是,EMBA自2004年7月成立起算的第一屆主委四年任期,受到貪瀆弊案、人事爭議及力霸風暴等種種事件影MBA響,DBA,命運多舛,是由龔照勝、呂東英、施俊吉及胡勝正接力完成;主委更換宛如走馬燈,不僅專業認證顯選任之輕率與任期制之矛盾,始終處於人事動盪的金管會自然不易推動可長可久的政策。也因此,由陳樹、李紀珠領導展開新一任期的金管會能否行穩致遠,格在職進修外引人關注。新人新政,就如同任何組織一樣,新官上任都急於有所表現,期能以報伯樂、博士學位展現能力在職進修,甚至有別於前任。也因此,陳樹呼應馬英九總統的活力經濟主張,宣示要推動兩岸金融鬆綁、擴大資本市場,開放陸港澳企業來台上市及本國金融業登陸;長期在立法院推動兩岸碩士學位金融開放的李紀珠,還強調要扮演金融市場興推廣教育利角色。這樣的宣示正是市場一直要求的,自然受到歡迎;不過,類似的宣示也曾出現在四年前,沒什麼新意,除了執行力,還在於對「興利」是否為一長期堅定的認知與承諾。「興利」是在職進修興金融市場、金融環境整體之利,不只是對金融產業有利;更重要的是,「興利」是在職進修要興長期之利,短期或無立即速效,卻是繫乎千秋的基石,並須能持之以恆。因此,陳、李上任後,除了要讓兩岸金融鬆綁的政策早日「開花」之外,更要記得加速推動讓台灣金融進修課程業生根發展的工程,為今後的金融政策立下得以依循的準據相關聯結,不致遇事而亂,不會因人而異。拿第一屆的金管會來說,領導階層的不穩定固是政策失焦之源,但也因為始終缺乏恆久的興利機制,以致總是忙於整治短期問題,關鍵字卻無長期之效。像是避免博達案重演,龔照勝以嚴懲會計師立威、並強推獨立董事制度,既未根絕企業假帳問題,更徒增內控成本;又如為化解債券型基金的結構債地雷,強行要求投信吃下虧損,卻衍生侵害關連股東權益爭議,債券市場依舊跛足發展等。更諷刺的是,金管會成立四年,台灣金融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比率,卻是由2004年6月、金管會成立之前的10.86%,在去年底降至9.25%,金融服務業的產值不只未隨經濟成長而成長,反而是向後倒退,而且幅度不小;其間或受產值計算差異影響,但仍凸顯金融服務業整體發展遲緩的趨勢。所以,第一屆金管會繳出的成績單,不論單項績效再多、再亮眼,總成績依舊不及格;這正是第二屆金管會要警惕在心的。因此,金管會要興利,應是以金融服務業產值的向上提升為總體目標,再據以研析達成目標的子目標及可行作法,並據以落實;其中,開放兩岸金融往來,是鬆開金融服務業對外的發展限制,固是子目標之一;然而,金融服務業礙手礙腳的經營限制非僅如此,還包括租稅、外匯管理等問題,金管會興利若僅及一端,難以成事,也會顧此失彼。此外,金融服務業的產業屬性已由傳統的中介為主,逐漸轉型為集交易、資產管理、諮詢顧問於一體的整合型服務,專業化、內部控制要求更高,經營風險也提高,須因應多樣化經營態樣的監理機制自然也更複雜。但是,當年為因應金融跨業經營、整合監理而設的金管會,在這方面卻是乏善可陳;而早在四年前就要訂定的金融發展基本大法──金融服務業法,也是至今難產,金融服務業的根柢沒有打好,談發展無疑是癡人說夢。另一根本問題,就是金管會的定位了。金管會要做獨立機關,又要擁有政策權的問題,自成立以來即爭擾不斷;若不儘速釐清,金管會的委員「有權無責」或「無為無力」的現象就會一直存在,其損及公信力事小,拖累金融發展事大,不能再曖昧不明了。【2008/05/26經濟日報】@http://udn.com/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